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个话题那就是:教育的无力感从何而来?
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某些事而感到无力。
那么在家庭教育当中,也同样会出现无力感。
父母在面对孩子,尤其是青春期孩子时表现出的无力感,最常说的一些话是:
“该说的我都说了,没用......”
每每听到这些话,再看看父母脸上那种无奈的表情,无力的语言,心中都会有种隐隐作痛的感觉。
不仅仅是因为父母的无力和无奈,更是为其背后的儿女们心痛。
在最近带领的一期【父母训练营】中,有一群类似感受的妈妈,「无力感」。
这种感受常常表现在现实生活中,在面对孩子时,即使自己很努力,孩子还是一如既往的状态,无论自己使了“各种办法”,也没有什么效果。
「无力感」还不止表现在亲子关系上,还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弥散,比如和异性的亲密关系,也时常感到无奈;
即使工作上的自己已经很优秀,但「无力感」仍时不时地冒出来,难以解决这些问题。
外在环境的“恶劣”,比如孩子所处教育环境的压力、竞争的急迫感、对未来的担忧、周围其他人的“自私”,是常常挡在我们面前的这些难以跨越的“障碍”,使得无力感很难减退。
有时,在内心中感到没人可以真正帮得到自己,我们似乎只能在「无力感」中继续忍受下去,感慨着,唏嘘着,但生活仍日复一日的在重复。
这种无力感,是如此之深,又如此弥散,从何而来?

前几天,邻居妈妈向我诉说面对孩子教育的无力。
她的儿子正面临中考,偶尔在培训班上课,周一到周日,整日与手机相伴,以游戏度日、黑白颠倒。
妈妈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想管又不敢管,害怕中考即将来临,万一刺激到儿子不去考试怎么办?
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心情,只好选择忍让和妥协,表面上和颜悦色,背后却焦虑至极。
爸爸也是表面上淡定洒脱,笑着说:“儿子现在过着神仙般的生活,玩着手机,衣来伸手饭来张口。”
当我问他,认可孩子的这种行为吗?
他回答我,当然不认可,但没办法,过去打也打了,但打得厉害就要跳楼寻死;道理也讲,可统统没用。
现在妈妈又说打不得骂不得,他也只有2个字”忍着“。
爸爸两手一摊,一种我已尽力、听天由命、顺其自然的样子。
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,有太多这样的父母选择了在消极中等待,等待中失望,失望后麻木,让人感到无力。
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,也没有不愿为孩子付出的父母,只是他们都陷入了相同的教育困境,深陷其中,无法走出。
其根本原因,是源自于我们被禁锢的教育思想。
是什么禁锢了我们作为父母的思想?
父母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凭经验靠感觉、自以为是的阶段,与时代需求不匹配。
在如今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时代,我们的孩子普遍存在物质生活过剩,精神生活匮乏的现象。
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。
当一个人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,就会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,如尊重、理解以获取价值感和归属感。
我们这一代年长的父母,在年少时物质生活大多相对贫穷,大部分人为了追求物质而一直在奋斗。
而如今我们孩子的这一代,不仅衣食无忧,甚至过于富足;
同时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因时代丰富而丰富,使得他们很容易迷失自我,加上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因素,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迷茫。
在面对学业的压力,很矛盾很彷徨时,此刻的孩子需要的更是父母的理解,走进孩子的内心,懂他表面厌学和游戏成瘾背后的真相。
人生而向上向善,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优秀的孩子。
青春期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,他们更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在集体中的认同感、归属感。
导致孩子厌学的因素有许多,然而很多父母不懂得如何引导,而一味地说教、讲道理和指责批评的方式面对孩子。
这也意味着父母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,孩子的心门会因此选择关闭,滋生逆反心理,学习动力也被打压,自然会在游戏中寻求排解和逃脱。
然而,我们大多数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,只是相信眼前看到的孩子是不争气,不爱学习,喜欢玩游戏。
因此,父母不停重复用讲道理、打骂等方式对待孩子,孩子也变本加厉的用不学习、玩游戏来对抗。
周而复始,恶性循环,情况越来越严重,父母便备受打击,认为孩子不可理喻,从而产生无力感。
心理上有种叫”习得性无助“的现象,这种现象体现在父母认为自己已经努力却没有效果后,于是会选择消极的接受现状。
但这现象的根本原因,就是父母的教育理念不适合当代孩子的教育需求。
肖老师曾在 [父母研修班] 中说过,”教育孩子,懂比爱更重要“。
如何懂孩子,是需要父母成长,依据科学理念及孩子的成长规律再进行教育,而非是父母的自以为是和想当然。
经常遇到一些父母,在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时,父母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,彼此内耗,都认为自己是对的,对方是错的。
就想拔河比赛一样,都拼尽了全力想赢对方,想说服对方按自己的理念执行。
很多时候父母忘了教育的初衷,把学习至上当成了最终目标。
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上的教育,必然是扭曲、变形,这都需要父母一起改变。
唯有父母意识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,教育理论错误的地方,才会知道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什么,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,从而孩子自然发生改变。
教育需要父母思想同频、理念一致,并且建立在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上,这才是作为一个孩子的领航人该做的。
教育的无力感来自于父母已落伍的思想、理念、格局,却又不愿用积极的心态寻求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解决,这才是问题的根源。
教育其实是父母的一场自我教育、自我成长之路,没持合格证即上岗的父母,教育出不合格的孩子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父母始终没有意识,或就算意识到也不愿改变。
父母的觉醒时间越久,孩子在迷茫中挣扎的时间越长。
当我们放下面子尊严,虚心学习后并一直谨记,只要我们不放弃,就会有柳暗花明的那天。
毕竟我们没有放弃孩子的理由,我们是孩子重新找回自己的唯一希望,他们由始至终也没有放弃过我们。
父母的思想觉醒,才是这一代正在迷茫青春少年未来的希望;
父母的自我成长,才是这一代正在迷茫青春少年未来的榜样。
教子无忧【父母研修班】是每个父母的教育指南,也是每个孩子的急需所求。
走进教子无忧,走进线下【父母研修班】,给您一个不一样的教育指南,让您的教育从此变得不再无力。